林语堂故居_林语堂故居简介

景区服务
2024 10-20 10:39 点击:

1.寻访有关厦门林语堂老屋的散文

2.林语堂纪念馆要门票吗

3.我的家乡~林语堂

4.林语堂纪念馆票价是多少钱

林语堂故居_林语堂故居简介

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华民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圣约翰大学英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最后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生平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8月22日,林语堂生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父亲是林至诚牧师,有9个小孩,林语堂排行第5。

1912年,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文,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于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并于1921年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前往法国为YMCA(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同年转赴德国攻读语言学,先入耶拿大学,后转入莱比锡大学并于1923年以《古汉语语音学(Altchinesische Lautlehre)》为博士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1920年与廖翠凤女士结婚,廖翠凤出生于富裕的基督教家庭,两人相伴一生。

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同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到武汉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

随后的几年当中,他创办多本文学刊物,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对之后的文学界影响深远。

1924年5月将英文的“humor”译为“幽默”,有人说这是中文“幽默”一词首次出现,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首次把英文中的humor对译为中文中的“幽默”。

1930年代林语堂所编著开明英文读本,与张其昀所编初高中地理和戴运轨所编着初高中物理教科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各校通用之教材。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年)、《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1939年)、《风声鹤唳》 (1941年)等作品。

《吾国与吾民》介绍和译述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叙述,为当代欧美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

他的许多著作都被再翻译成其他语言,作品风行各国。《生活的艺术》更是所有著作中,译本最多,销路最广的作品。1944年到重庆讲学。1947年林语堂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后到巴黎写小说《唐人街家庭》。

1948年返回美国从事写作。1954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受聘担任首任校长,但后来由于经费等问题,与南洋大学董事会意见不合,在大学开学前离职。

有鉴于那个时代的中文检字技术不够发达,学术界普遍不满意康熙字典之部首检字法,乃倾家荡产全心研究中文检字法则,历经“汉字索引制”、“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末笔检字法”、“上下形检字法”等。

终在1947年,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这架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储有7000字(常用的汉字约5000字),1952年获美国专利,历时长达六年半。“上下形检字法”后来也用于《当代林语堂汉英词典》,并曾授权神通电脑作为其中文电脑之输入法,神通电脑称其为“简易输入法”。

由于研制打字机导致破产,林语堂曾向赛珍珠告贷遭到拒绝。林语堂和赛珍珠的合作不融洽已是后话,当时美国出版社一般是拿10%左右的版税;而赛珍珠代理林语堂的书却拿了50%,并且版权还不属于林语堂。

林语堂和赛珍珠打官司,赛珍珠打电话给林语堂的二女儿林太乙问“你爸爸是不是疯了”,最后两人形同陌路。

1966年定居台湾,论古说今的杂文后来收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他于1972年和1973年被国际笔会推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灵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林语堂故居后园中。

林语堂有三位女儿,分别为长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及三女林相如。1989年林太乙记父亲之一生,出版了《林语堂传》。

2015年,其散文《论趣》被列为2015年香港中学文凭试中文科卷一的白话文阅读篇章。

扩展资料:

一、作为作家

以作家言,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此外,他还致力于现代白话文的研究推广,并对其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留下了数量颇丰且涉猎颇广的中英文著作,包括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文化评论、人物传记、英语教材、辞典、翻译作品等。

林语堂的中英文作品质量都很高,而风格却截然不同。他的中文著作多为各种形式的杂文。这些作品体现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之余,亦显露出他忱挚的真性情。

其笔锋犀利而笔力刚劲,其见解深刻而其言辞恣意酣畅不拘一格;行文随意随情随性,痛快淋漓处让人喝彩,幽默诙谐处使人莞尔,真情流露处令人动容,嬉笑怒骂间每每发人深省。相对而言,他的英文作品则题材更为宽泛。

其小说及人物传记主要以英语写成:小说《京华烟云》以纯正的英文讲述纯乎中国人的故事,英文传记《武则天传》、《苏东坡传》则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为主角。他另外一部分作品(包括最广为人知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智慧》)则着力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介绍、对中国社会现象以及民族特性的分析与探讨。

此外,他还通过《孔子的智慧》等书阐述了对孔孟、老庄等思想的理解;又以中国民间传说及古典文学作品为素材,写成了英文版的《故事新编》。他对翻译领域亦有所涉猎,以流畅优美的英文翻译了《浮生六记》等文言作品。

诺贝尔奖提名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数据库,林语堂曾于1940年、1950年被赛珍珠及斯文·赫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二、作为学者

以学者言,林语堂学贯中西,对东西方文化均有相当通透的领悟与颇为独到的见解。在各种中英文著述中,一以贯之的是他对家国故土的热爱,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化与传统的理解与尊重,以及跨越国族界限的人文关怀。

通过早期创办的《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他将当时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绍给中国读者。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华人学者,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并始终为此不遗余力。

他的英文著作,以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察力、豁达的胸怀为根基,以一片赤诚之心贯彻始终,语言通达典雅,措辞机智幽默,行文灵动潇洒,在文学界获得很高的评价,在英语读者当中也相当受欢迎,遂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在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显难能可贵。事实上,《吾国与吾民》及《生活的智慧》在美国甫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排行榜,成为一时热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销量居高不下;多年后仍数次重新出版,成为了华人作家的作品畅销于美国的先例。

三、作为发明家

以发明家言,林语堂早年即已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又由于汉字本身是符号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制成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多持怀疑态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林语堂在数十年间锲而不舍地研究探索,自斥资金,购置设备,坚持不懈地一再尝试,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而最终成功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幷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六年半以后,到了1952年,他才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此打字机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心愿。除开“明快中文打字机”,他另有若干项小发明亦获得了专利——例如,其中一件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四、作为语言学家

以语言学家言,林语堂编有《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等教材,还著有关于语言研究的其他作品。他并首创了汉字笔划、笔顺、汉字偏旁部首的概念,进而开辟了以笔划、笔顺、偏旁部首为依据对汉字进行拆分、解构、归类的全新理念,更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上下形检字法”。

这套系统性、普适性、操作可行性并具的全新方略,不仅为汉字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当时中文输入法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条件,更被后来者继承改进,而演变成如今全国通用的标准化“部首检字法”。

除此以外,对于汉字注音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林语堂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同样可圈可点。他曾向另一位语言学家赵元任提议制定一套以罗马字母来标注汉字读音的方法。赵定下基本方案后,带同林语堂及另外三名语言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历时两年,创造出“国语罗马字”的汉字注音方法。

“国语罗马字”曾被定为国家正式推行的注音方案,并为当时及后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所接纳采用。它对现行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它对后者的诞生起到了启发与促进的作用。

林语堂晚年的心愿是编写一套汉英辞典,将毕生所学凝聚其中,以供后人之用。为此,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虽渐年高体弱而未尝放弃,终于以七十七高龄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当代汉英词典》。

林语堂父亲林至诚是一个基督教牧师,但他详尽探索中西方哲学思想后,于晚年才真正成为一名基督徒,其哲学探索历程记载于《信仰之旅》一书,他尝自提一副对联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语堂

寻访有关厦门林语堂老屋的散文

林语堂和南洋大学有什么故事?

林语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我国早期学者之一。除了是个翻译家,他还是个很有特色的作家。他的一些翻译作品很好地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幽默元素。南洋大学的创办,是因为冷战时期一些在外国的华人担心因为政治问题而脱离中国,学不到中国文化。

南洋大学的现状

当时,这所大学里发生了一场骚动。当时不仅是企业家,很多底层的人也来给这个学校捐款。甚至还有一些人力车夫和当时著名的舞者。但是学校成立的时候,校长的人选是个大问题。此时,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的关系正式确立。

据说当时人们选南洋大学校长的时候,林语堂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当他们发现很多人不愿意担任这个职位的时候,林语堂公开表示愿意担任这个职位,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他们当时就决定要见一见林语堂。会后不久,林语堂公开表示,南洋大学高层已聘请他为南洋大学校长。于是林语堂当上了南洋大学校长。然而没过多久,林语堂违背南洋大学创办本质的新闻就出现了。事情越闹越大,企业家的资金迟迟没有着落,林语堂只好拿着南洋大学的遣散费,辞去校长一职。也是因为南洋大学事件,林语堂的晚节不保。

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纠缠不清,不知道林语堂是否后悔担任南洋大学校长。

林语堂故居在哪里?

林语堂很小的时候爱过一个女孩。那个时候,那个女孩在他眼里是最美的。他希望和他在一起,但是命运没能让他们在一起。而是让林语堂和另一个女孩在一起。两个人在一个小别墅里度过了非常幸福的生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照片

现在的社会,几乎每个故居都被变成了当地的观光地,林语堂也不例外。他的故居位于厦门鼓浪屿,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当他老了,他仍然像所有中国人一样回到这里。

林语堂故居不是特别豪华,没有皇室待遇,但他最爱的人都在这里陪着他,陪他度过晚年。但是,这个地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精致,甚至可以说简陋。可能这跟很少有人打扫有关系吧。他的故居在鼓浪屿漳州。很多游客说这个地方不好找,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两层别墅。这座房子至今已有将近150年的历史了。

在林语堂故居,环境相当不错。有花坛,有池塘,是典型的文人故居。虽然林语堂故居不那么受欢迎,但是他的作品还是很受欢迎的,仍然有很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仍然会去那里感受那里的氛围,仿佛林语堂故居还能看到他当时的创作。

林语堂生平简介

林语堂的介绍大多说他是著名的翻译家。1985年,一个非常著名的孩子在中国出生。他的名字叫林语堂。林语堂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学习能力很强。年轻时,他在家乡的乡镇学校读书,但这丝毫没有阻止他学习。

林语堂的照片

在一所乡办小学读了几年后,他转到厦门的一所小学继续学习,在那里他学习更加努力。毕业后,他继续在一所学院学习。四年后,他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很有名,也正是因为在这所大学的多年学习,他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他的学习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940年,他去美国进行写作活动,并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过了三四年,他回来过一次。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他回来了,利用自己现有的知名度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宣传抗日,宣传祖国。他在文章中写道,日本注定要失败。这时,他还和一些他交过朋友、积极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华侨讨论国家的形势。虽然他和老师有过节,两人曾公开骂过对方,但在林语堂心里,他其实是很尊重鲁迅的,因为鲁迅去世多年后,外人采访林语堂的时候,他还是很尊重鲁迅的。这是一篇

林语堂纪念馆要门票吗

林语堂故居

那天,与友人一起,漫步在厦门的鼓浪屿。碧海蓝天,绿树成荫,阳光熙暖,轻风吹拂,好一处惬意的所在。被羽绒服裹紧了一个冬天的肌肤,似乎悄然苏醒过来,好喜欢这种轻灵舒畅的感觉,

买了一张鼓浪屿旅游地图,确认着想去看的地方。林语堂旧居,呵,当然是我一定要到的地方。这位现代著名作家,论语派学者,幽默小品文的倡导者,人间世、宇宙风杂志创办者,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的作者。。。在我的大学时代,读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当然;读林语堂梁实秋,那也当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想,没有哪个学中文的同学没读过他的书吧。他的书,是一种绿色的营养,我们毫不困难地接过他的馈赠,带着愉悦感,以及若有所思,继续向前。

举着地图,直奔上面标注的“林语堂新娘”而行,那里就是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洞房之地。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林语堂的婚前恋爱故事,明明喜欢A,却忽然娶了A的好友B,怎么说这也太过戏剧化了。但林语堂结婚后的一个举动,却另有一种浪漫与深情。在征得新娘同意后,林语堂烧掉了结婚证书,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从此夫妇两人相携相伴,恩爱一生。这样的情节,总是很能让女人们动容。

一队又一队举着小旗喊着嗽叭的游客从我们身边潮涌而过,他们都目标坚定,步履匆匆,而我和朋友两个人东张西望,寻寻觅觅,迟疑不定。明明林语堂故居就在李家庄旁边,可是,李家庄已到,林语堂故居却仍没找到,肯定是错过了,于是再原路折返,重新走过。在一条僻静的巷子入口,我止步观察。巷子静消消的,没有任何故居或旅游标记,望去很普通,巷子尽头看得出是一座旧房子,但也并无风采。我迟疑地向巷子里走去。巷子深处是一个大院落,几处破败不堪仿佛被废弃已久的房子半围着空旷的院子,一片寂静。有一处房子边上像是厨房一样的地方,有个妇女出来晾衣服,打量着我们。哦,原来还是住了人的。我拿出地图,再一次对照。原来,这个破败不堪的院落,就是漳州路44号,林语堂故居。打起精神,重新端详,的确,旅游指南上描述的那“长长的台阶”分明还在,只是眼前这座房子的衰败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墙泥剥落,窗棂破烂,鬼气森森,且早已封了门,不让游客参观。当然,还是要上去看一下的。事实上,甚至连往里窥探一下,也是非常费劲,需要弯腰从破了的玻璃窗洞里向里张望,并且张望了好一会,也不过看到昏暗的屋里并没什么东西,仍是一面墙,以及一条窄小的走廊,以及堆积的杂物。

我心有不甘地站在语堂旧居门口,打量着这个院落。两株高大的白玉兰,为这座房子笼上绿荫,长长的青石台阶伸上小山坡,隐约能看出别墅当年的整齐气派。都过去了。

忽然,背后发出一句苍老人声。我转身回到关着的门前,再次弯下腰,从窗洞里向里探望,这次,我看到左边屋子里有一位穿灰衣的白发老太坐在凳子上,背对着门,大声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她在对谁说话?看上去这屋子里没有其他人。她是在对猫或者狗说话?但是连猫也并无踪影。她在自言自语么?周围是一些旧家具和杂物。也许,她就是廖家后人?不,她看上去更像是被历史遗忘了的老宅里的什么人物。那个下午,老太和老屋的灰扑扑静消消的画面,让我有些不自在,如在傍晚或雨夜,这样的居所环境,望一眼只怕也有些渗人。我转身走下了台阶。

正好,一位中年男子从巷子口走进来,手拿地图,东张西望,慢慢走近了这座屋。我想笑,我和友人刚才走进这条巷子时,想必也是这幅表情姿态吧。很庆幸,喧嚣的旅游团都只沿着主路滚滚而过,不会拐到这里来,而这里的清静与萧条,也正适合每一位“林粉”的诚心寻访。这位游客问我们林语堂旧居在哪,对照地图确认之后,仰望着坡上的房屋,梦游般缓步走上长长的台阶,同样,在关闭着的破屋门前弯腰张望,然后转身走下了台阶,出了巷子。

或许,这就是每一个林语堂的读者来到鼓浪屿后的大致经历:寻寻觅觅来此,暗暗失望止步,明知没啥可看,主人亦不欢迎来看,仍要走上那些“长长的台阶”,看一眼这座作家曾经生活过的所在。

据旅游指南上说,旁边这座“立人斋”,就是作家当年的书房所在。立人斋如今已完全封存,无人居住,破败得也只剩一个屋壳仍然撑在那里了。我坐在久未打扫的台阶上,端起相机,照了几张相。

从林语堂故居出来,虽然没看到想象中的名人旧居模样,但好歹是到过了,也觉得不虚此行了。但愿哪天,这处所在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迎接四方而来的寻访旧踪者。

有意思的是,关于林语堂,竟然还有下文。从厦门回去的高速公路上,眼前忽然掠过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是一处高档别墅的房产广告,楼盘景观旁边,写着巨大的“林语堂”三个字,每个字都有一层楼高,像一个震撼的惊叹号,疾速扑向我的眼球。我纳闷,林语堂,为什么和一座奢华的楼盘广告这么亲密无间?林语堂和这处房产有什么渊源吗?或者有什么历史掌故,佚事传闻?又一会儿,同样这块林语堂的巨幅广告再次掠过眼前。我恍然大悟:原来,此林语堂,非彼林语堂。我脑子里想的是作家,可在高速公路旁大做广告的林语堂,却是楼盘的名字!没错,这处房产或者小区的大名,就是林、语、堂!

我哑然失笑。林、语、堂,多么绝妙的楼盘名字! 我不得不惊叹于房产商的灵感。记得多年前,曾经有个上海楼盘的广告,直接引用海德格尔的“人,诗意的栖居”这句名言,赚了不少口碑,而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深意有了一个更加妙不可言的市井版本:“林语堂”。就像那房产广告所描述的,原始森林般浓密的绿色环境,听得到鸟语,哦,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静坐华堂,足不出户,即可倾听森林自然之语,尽享一切;不仅如此,你还可想象会有诗意的可人儿与你低语畅谈。。。

我相信,借了林语堂的光,这片厦门的楼盘,想必可以轻松之间赢得诸多关注。我试着用全新的角度去念林语堂这个名字,发现真的很顺口,富贵气,很有商业包装的潜能。我在脑中搜索着其他著名现代作家的名字,我想了十来个人,但仍然想不出还有哪位的名字比林语堂更适合拿来做广告。呵,这一切一定很超出林作家的想象。

呜呼,林语堂的旧居已经衰败不堪了。这倒也罢,毕竟,林语堂留在后人心中的,主要是他的作品,而不是曾经住过的房产。只是担心,将来,厦门人提到“林语堂”三个字,会不会先以为是在说一处楼盘,然后才恍忽想起,好像过去是有个作家也叫这个名字?

我的家乡~林语堂

林语堂纪念馆要门票。

林语堂先生纪念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20元。

基本信息

纪念馆座落于林语堂先生的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于2001年10月8日建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7亩,前眺漳州林语堂故居,背蕉林环抱,清静幽雅。主体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借鉴台北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林语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

馆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神态安详,栩栩如生。登上纪念馆有81级花岗岩台阶,暗喻林语堂81年光辉的生命,参观者拾级而上,油然而生崇敬心情。馆舍正面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六个大字金光闪闪。

馆内展出林语堂先生100多幅珍贵照片和100多种书籍及一些林语堂用过的实物。纪念馆内一层为活动室,二层为展览室,布局简洁,空间感强。

林语堂纪念馆票价是多少钱

“我是漳州府平和县人,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我的家乡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四周都是高山。”这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写《我的家乡》中的一段话。

院子里有一条小路,铺着精美的鹅卵石,门的左侧挂着“林语堂故居”的牌匾。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壁上的照片,还有一张印着林语堂先生的广告板,右上角用行书字体写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右下角写着: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一扇窗户旁边,放着一张正方形的木桌和两张大木椅,方桌上有一盏破旧的油灯。

林语堂的故居是一座“同”字形瓦木平房,红红的地砖,黑黑的瓦片,房子前面是几棵耸入云天的凤凰树,那火红的凤凰花仿佛是一只只蝴蝶在树丛中飞舞,地上铺满飘落下来的枫叶犹如火红的地毯。一阵阵秋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林语堂和他的兄弟姐妹,其中一个没有扎辫子,只戴了一顶小帽子的小男孩就是林语堂。那个时代,不管男女老少都要扎辫子,而语堂却把自己的辫子剪掉,父亲只好给他戴了一顶帽子。你瞧,小时候的语堂就与众不同吧!

走进图书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林语堂的介绍,还有他创作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等大量经典名着和许多翻译的作品。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见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之大。

走出故居向和乐码头走去,到了和乐码头,语堂当年乘船离开坂仔去往厦门的码头,如今被命名为‘和乐码头’。因为语堂小时候的名字叫和乐,后改作玉堂,再后来才改为语堂。”

离开码头,我们来到三日桥,到了桥的对岸,远远就看见林语堂的雕像高高地耸立着,他的旁边是一支大烟斗,还有两个大柚子。站在语堂的雕像面前,我不禁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这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这一位文化大师,我为我的故乡拥有这样一位文化大师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书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的时候,只喝一口就使你神清气爽;书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书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很多建筑都做成书的样子,让我的家乡蕴含浓浓的文化气息。

林语堂读的小学变成了现在的语堂小学,坐落在群山之下,很有灵气。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离开城市的喧嚣,空暇时间,我喜欢回到我的家乡,山美水美,关键是还有老妈的纯手工的美食。

还有全国闻名的琯溪蜜柚……

林语堂纪念馆门票价格:15元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座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纪念馆占地30多亩,主体是一座二层半圆形建筑,融合中西建筑风格,馆前安放一尊高2米的林语堂坐式雕像,纪念馆附近坐落着林语堂故居、林语堂双亲合葬墓等.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林语堂纪念馆,漳州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