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旗渠位于哪个地方?
2.红旗渠,有着怎样的盛世悲歌?
3.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4.红旗渠位于什么地方
5.红旗渠简介红旗渠简介及
1、红旗渠旅游2、红旗渠是做什么用的3、红旗渠的介绍4、红旗渠创始人是谁?5、红旗渠那年修建的红旗渠旅游
去红旗渠旅游推荐楼主去逸行旅游网上看看安阳、郭亮村、云台山双动4日游。这条跟线不但可以去红旗渠,还可以去安阳,郭亮村和云台山。挺好的。老实说红旗渠并不大,只去红旗渠不用太长时间,顺路去安阳看看古都甲骨文,去郭亮村看看郭亮溶洞,去云台山看看云台飞瀑,不是挺不错的吗?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去红旗渠,季节挺适合的。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周边的千倾良田,都是它来灌溉的。那里的景色很美,有田有山有水,分水苑风景区是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青年洞风景区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座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红旗渠是做什么用的分类:地区北京
解析:
红旗渠是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开凿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乡候壁 断下的漳河上。全渠由总干渠及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长2000公里。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墙高4.3米、底宽3米,引水量20立方米/秒。总干渠及3条干渠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跨越沟涧274条,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种建筑物1080座。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总长约1500公里。
60年代由林县人民群众修建的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曾轰动国内外,被誉为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壮举,有“人工天河”之称。
红旗渠的介绍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 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用劈开山峰和凿山洞的方法修渠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建成后,基本上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奠定了基础。
红旗渠创始人是谁?红旗渠创始人是杨贵。
杨贵曾主持修建了红旗渠,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修建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
杨贵,1954年4月,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他当年在林县整整工作了21年。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荒山。
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
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
2015年4月2日,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在北京去世,据杨老的亲人介绍,杨老心脏不好,一直在医院治疗,当日凌晨,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90岁。
杨贵老人的去世对于林州人来说是悲痛,对于修建红旗渠共事的同事,劳模、好朋友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红旗渠那年修建的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红旗渠位于,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红旗渠位于,历时近10年。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红旗渠位于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红旗渠位于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总干渠全长70.6公里。
红旗渠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是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
红旗渠位于哪个地方?
红旗渠在河南省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
扩展资料:
红旗渠总干渠下分为一、二、三干渠。
第一干渠自分水岭沿林虑山东侧向南,经水河、黑龙庙、田家沟、黄华、桃园、北小庄、温家掌等村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汇流,全长39.7公里。
第二干渠自分水岭起,沿姚村镇东北部猫儿岭,经申家岗、焦家屯、马家山、庞村、皇墓、杨伯山屯、张家井、乔家屯等村,至马店村东,全长47.6公里。
第三干渠从总干渠尾(分水岭)上游560米处的右侧分出,伸向东北,经仙岩村到下燕科村南穿越卢寨岭3898米长的曙光洞后,到东卢寨村东,全长10.9公里。
参考资料:
红旗渠,有着怎样的盛世悲歌?
红旗渠位于林州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渠系布置
渠首总干渠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干渠分干渠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
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
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水是生命之源,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离不开水的滋养,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人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一条"天渠",它高高地悬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可谓一大奇观。
不言而喻,这条红旗渠的修建凝聚了林县人民的辛勤汗水,对于林县大地的人们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条"中国第一渠"不仅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水利梦想,而且在它修建成功之后所遭遇的尴尬,也反映出我国西北地区水短缺的现实。
引水的"狂想"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极度匮乏,河南省林县百姓们的日常用水都难以解决,种在地里的庄稼更是由于长期缺水而根本无法成活,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河南大地上的百姓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而这其中最为通常的方法就是修渠。
从公元前421年开始,西门豹就发动当地百姓在漳河附近开渠引水,引漳河水在播种时节进行浇灌,降水多的时候又可以开渠放水。到了明朝的时候,又修建多条水渠;民国和抗战时期,也修建了不少的水渠。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在红旗渠修建之前也曾修建过英雄渠等,或者引河里或者泉里的水,这些水渠,都曾短暂地解决了河南省内一部分村庄里的用水短缺问题。
根据已经修建的这些水渠,河南省的百姓们就在想,能不能修建一条可以惠及整个省内百姓的水渠,渐渐地,林县的百姓们萌发了修建红旗渠的想法。
红旗渠的修建可谓是一个狂想,它起始于山西省平顺县的一块断壁上,一直延伸到河南省林县的分水岭,起始点两者的落差高度不足十米,也就是说,要想引到水源,必须保证整条水渠是呈缓慢下降的。
这样的工程,在现在看来都十分困难,可是在当时,林县百姓硬是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终于,林县百姓凭借自己的艰苦劳动,愣是在1969年,耗时将近10年的时间,最终挖开了这条"人工天渠",成就了引水。
在红旗渠建成之后,国际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称:"林县百姓修建的红旗渠,可谓是意志在中国的典型表现,让世界震惊不已"。
"天渠"引来了美好生活
红旗渠建成通水后,给林县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一方面,红旗渠改善了林县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水源之后,灌溉条件大为提高,林县地区的农业种植有了极大的改善,过去林县百姓的粮食亩产不足一百斤,建成红旗渠之后,林县粮食亩产可以达到八百斤甚至更多,百姓们的粮食袋子慢慢鼓起来了。
除此之外,有了水源的浸润,林县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大为改善。建渠之前,站在山顶望去整个山头光秃秃一片,还不时会刮风沙;建成之后,林县山头慢慢从**变成了绿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林县周边的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
另一方面,林县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林县百姓为原型拍摄的**《红旗渠》上映。
随着**的公映,红旗渠成了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精神的代名词,迅速在全国形成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氛围,一时之间,林县百姓感到无比自豪,在精神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红旗渠的盛世悲歌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太行山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干旱的状况,水的匮乏导致水成为百姓们争夺的对象,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初林县百姓修建红旗渠的远见卓识。
渐渐地,林县周围的百姓也开始意识到了修建水渠的好处,也纷纷开始了漫漫修渠之路,当然了,这些渠也是引的漳河的水。
没有多久,山西的百姓也加入了引水的行列。山西的百姓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漳河上游,于是就在漳河上游修建了上百个水库。
好景不长,狼多肉少的情况还是出现了。漳河水的总量是不变的,当山西省的百姓在上游把水截下以后,流向下游的水量必然将会减少,水的短缺,就意味着无法对粮食作物进行灌溉。
当触碰到个体利益的时候,战斗就会爆发。因为水的分配问题,漳河上下游百姓之间的械斗和破坏行为连续不断。直到1992年8月,百姓之间的冲突达到了最高点。
红旗渠遭到了自修建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为破坏,有将近十米的红旗渠渠壁被人砸开,湍急的水流从砸开的缺口不断涌出,导致缺口周边村庄全部被淹,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从19年开始,修建几十年后红旗渠却遭遇断水尴尬,最长的一次竟然断流时间超过了七十天。
想当年红旗渠建成的时候,林县百姓以为可以一次性解决了水短缺的难题,到后来红旗渠出现断流,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但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林县的百姓一定还会像修建红旗渠一样,重新想出解决水短缺难题的好方法,只是可能时间会久一点,困难会多一点,但是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
红旗渠位于什么地方
安阳市林州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主要景点:
1、分水苑风景区:
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2、络丝潭风景区:
坐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3、青年洞:
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
红旗渠简介红旗渠简介及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林州市,被誉为“人造天河”。 红旗渠是一条人工灌溉渠,全长1500公里。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悲惨历史。 改善了林县人民恶劣的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运河”、“幸福运河”。
延伸信息: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历时十余年。
它以张卓为源头,在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后碧断层处筑坝,将漳河水引入临县(今林州)。 临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施工条件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太行山绝壁上、险滩峡谷中奋战,每山挖坑、每沟架桥,平整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道211条,修建建筑物12408座,开挖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
如果把这些土石屏障建成高2米、宽3米的城墙,就可以贯穿祖国的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
临县人民在这项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建设中,锻造了壮丽山河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1、红旗渠简介是什么?2、红旗渠简介3、红旗渠的介绍4、河南林县红旗渠简介红旗渠简介是什么?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
在具有”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期间。其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旗渠风光。红旗渠旅游黄金线路由红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组成。
分水苑景区,红旗渠总干渠到此一分为三条干渠,南去北往延伸林州腹地。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庆典在此举行。苑区主轴景观带上分布着水利科普园、精神之柱、演艺广场、红旗渠纪念碑、的翠柏、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和红旗 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等,与红旗渠纪念馆一起构成虚实结合的景观群落,呈现出现代与古朴兼而得之的风貌。
红旗渠纪念馆通过515米长的展线,用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 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从而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今天的使命重托。
红旗渠精神:
1、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
2、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封锁、制裁我国。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
3、结束了林县人民一直缺水盼水的历史,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全县人畜吃水困难,而且把大部农田变成了水浇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红旗渠简介总理说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就是指红旗渠。同时也被外国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那是因为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7万多干部群众前仆后继,献出生命和热血才通关的人工天河。
林县至古以来就缺水,地旱苗稀,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多少人饿肚子。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庄稼颗粒不收,严重到“人相食”。新中国成立后,决定要改善林县人民的生活,把山西浊漳河的水“引彰入林”,彻底解决干旱难题。
1960年3月6日,正式开始红旗渠工程,命名的含义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10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总干渠通水。修建期间真正体现了红旗渠精神,民工们自己动手,谁在山崖下,石缝中,没有房顶没有床,艰苦卓绝的体现了林县人民的吃苦耐劳,为修建红旗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0年修渠过程中,住得再艰难,也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屋。
参与红旗渠建设的群众有7万余人,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第八大奇迹。
1990年,林州按照上级指示开发红旗渠景区,建成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通过修整规划,昔日的红旗渠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着中外游客游玩。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被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个园林式风景区,距市区18公里,这里景点规划有序,山水秀丽,行走其间尽情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之美。
青年洞景区,靠断壁凿出,从大山中穿越而过,雄丽奇特,让人为之震撼,还可以体验坐一下游艇,从青年洞里穿行,看着一块块人工凿出的痕迹,不得不佩服红旗渠精神!
还有络丝潭景区,又名天桥断,有大段的跌水,还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以坐游艇畅享美丽山水风光,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神秘莫测的“神龟洞”,绝对值得一游。
红旗渠是太行山上的一条靓丽风景线,体现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建议中华儿女们都能去畅游一番!
红旗渠的介绍红旗渠在河南安阳林州市,属于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当时的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历尽艰辛,完成的一项引漳入林的工程,并且还被称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且在此工程开始到结束,削平了1250座山头,如果按照当时的工程技术的话,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人民还是完成了,并且还是徒手完成的。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奇迹,也是当时的人民艰苦劳动的成果。
一、红旗渠开凿面临的问题
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修建红旗渠的话,其实要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当时的林县因为物资以及技术还有水源的问题,再加上当时对形势的错估,导致修建红旗渠的时候,发生了一些问题。
经历过失败之后,当时的林县才逐渐意识到修建红旗渠本身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而且还是一项旷日持久的“战争”。
修建红旗渠的时候,因为经历过渠道修错,给沿路的居民带来的一些麻烦以及修建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故,从而让人民知道做事情都是要循序渐进的。
当时的人民因为修建红旗渠需要住的地方,于是民工晚上便直接睡在山崖下、石缝中,大多都是以天为被,就这样露宿在山林中。
即便生活的再苦,但是当时的民工为了能够修建红旗渠,不怕吃苦,用着自己手中简陋的工具一点点的凿开,也就是这样才有了现在的红旗渠。
二、水是林县人的命
对于当时的林县来说,因为处于干旱时期,林县极度的缺乏水,因为干旱甚至导致林县有人死亡。因此,对于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来说,红旗渠就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生”的希望。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比如修建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吴祖太,即便当时他的妻子因为救人而牺牲,母亲病故,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并未离开。在1960年,吴祖太进入隧洞勘察险情的时候,不幸被巨石炸中牺牲了,他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27岁。
三、红旗渠带来的震撼
其实,只要去看过红旗渠的话,便会被红旗渠的伟大工程所震撼,甚至被当时的民工以及参与这项工程的人们所敬佩。因为是这些人才创造了红旗渠,才挽救了林县,才会有如今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河南林县红旗渠简介红旗渠红旗渠简介,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简介,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红旗渠简介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修建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
期间红旗渠简介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