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原文_游金山寺

游玩攻略
2024 08-26 19:02 点击:

1.游镇江金山寺作文

2.游金山寺的注释译文

游金山寺原文_游金山寺

黑漆弩·游金山寺原文: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黑漆弩·游金山寺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的邻居严伯昌,曾经唱《黑漆弩》这支曲子来劝酒。中书省郎中仲先对我说:「词虽然好,曲牌子名称似乎欠文雅,不妨用『江南烟雨』来称呼它,如何?」我说:「从前 苏东坡 作《念奴娇》,后人喜欢它,将词名改为《酹江月》,这谁说不可以。」仲先请我给《黑漆弩》作一篇词,于是就追写了这首《游金山寺》,按照这个曲牌子的音调来演唱。先前汉朝士大夫家里专门养著善唱的歌妓, 唐朝 富贵人家也讲究学习音乐。而现今大家作散曲,虽然用力不少,但很难达到精妙的境地,即使作品甚多,但有些笔墨化在的渲染上,以为那是曲的正路。这些作者年轻气盛,正在继承圣贤的学问,并不把写曲子当成正经事,不在这方面耗费气力。在苍茫辽阔的长江中孤零零地屹立著金山,金山上有庄严的寺庙,那是水面上的一处佛教圣境!站在金鳌峰满满地饮了三杯,那饮下的似乎不是酒,而是吸尽了江山浓浓的春色。江水深处潜伏的蛟龙,惧怕有人点燃镇凶避邪的犀角,于是掀起房屋般的巨浪。夕阳西下,游人纷纷划桨而归,让他们离开吧,我依然要在江中流连,补偿我人生阅历的不足。

注释 1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泽心寺,至唐起称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初始与南岸相连)。2邻曲:邻人。3侑酒:为饮酒助兴。4省郎:中书省的郎官(郎中或员外郎)。5江南烟雨:元白贲《鹦鹉曲》(即《黑漆弩》)有「睡煞江南烟雨」的名句(参见本书所选该曲),故仲先有迳取「江南烟雨」为曲牌名代称的设想。6《念奴》曲:指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后人亦以《酹江月》为《念奴娇》词牌的别名。7效颦:西施病心而颦(皱眉),里中丑妇模仿,反增其丑,事见《庄子》。这里是自谦之词。8侠:称雄。9渠辈:他们,指严伯昌、仲先等人。十岑:底小而高耸的山。?天竺:寺名,在杭州灵隐山南。这里指雄伟的佛寺。?金鳌头:指金山。金山一名金鳌山。?燃犀:晋代温峤点燃犀角,投入牛渚矶的深水中,照见底下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水中生物,因受扰而不安。

黑漆弩·游金山寺创作背景

 王恽于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出任福建按察使。这篇作品可能是他赴任途中游览金山寺后写的。

黑漆弩·游金山寺鉴赏

 题名《游金山寺》,实际上写的是游金山。金山在江苏镇江西北长江中(现已与南岸相连),所以首句说「苍波万顷孤岑矗」。金山并不太高,但因是突兀的矗立在水面上,故显得很高。第二句「天竺」指杭州天竺山,山上寺庙颇著名。以它来比金山,略照应寺。此二句写金山寺地势雄奇壮伟。三四句则驰骋想像,写作者登高的豪兴。金山最高处有金鳌峰,作者登上鳌头,酾酒临江,满饮三杯,顿觉豪情喷涌,逸性遄飞,仿佛自己的壮气海量,犹如巨大的神鳌,能够吸尽一江碧绿的江水,这里,作者联想神奇丰富,极度夸张而又不悖事理。其自谓效颦东坡,就豪气而言,亦差可比拟。

 从作者对风景的礼赞立场来看,他这番「游金山寺」较为特别,乃纵舟巡江,眺望观赏,而无意入寺随喜。下片即叙及自身的游况。金山高峙,倒影落在水面,黝黑沉邃,深不可测。江风骤起,波涛大作,水石相激,浪峰竟如高屋一般掀上落下。诗人的奇想又与寻常不同:这该不是水底的蛟龙担心游人燃犀窥觑,而故意兴风作浪吧?这虽是实景下的联想,却也隐含金山寺为藏龙卧虎、鲸呿鳌吞之地的意味。金山寺风光的壮丽雄伟,感染了诗人,激发了他快游江山的豪情。所以纵然风急浪高,归棹纷纷,他却并不急于回家,而是任舟船在夕阳下继续飘荡。末句表流连的原因是「待偿我平生不足」。这里的不足,指的是豪旷的情兴与快意的游历。平生的不足都可于此时此地得到补偿,这就总结出了金山寺风光的非凡魅力。

 这支小令选择了典型的画面,浓墨重彩,气象豪纵;奇景快游,相得益彰。全曲八句始终将金山寺同寺下的长江结合在一起,这同他游览的方式有关,却也因此借得了大江雄劲的气势。从曲文前的小序来看,作者抨击了当时曲坛「用力多而难为工」、「笔墨劝*」的现象,说明这支小令正是在创作艺术风格上别开生面的一种尝试。早期的上层文人染指散曲,多作柔靡之声,即使提倡「以词为曲」,曲辞也取 宋词 婉约派的一路。本篇却取劲健豪放一路,所以在散曲作品中别具一格。

诗词作品: 黑漆弩·游金山寺 诗词作者: 元代 王恽 诗词归类: 游记、景点

游镇江金山寺作文

1. 游金山寺翻译

《游金山寺》翻译/译文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 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 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 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 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 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 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2. 古文 金山竞渡 翻译

一、译文:西湖的龙舟比赛我看过十二三次,己巳年在秦淮河观看过,辛未年在无锡观看过,壬午年在瓜州和金山寺观看过。

西湖的龙舟竞渡,最好看的是竞渡的人,无锡竞渡也是如此。秦淮河有灯船却没有龙船,而龙船没有什么地方比得上瓜州,而看龙船比赛也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和金山寺的龙舟竞赛相比。

瓜州龙船有一二十只,在龙船的船头船尾雕凿刻画,表现出龙愤怒的样子;龙船两边坐着二十个人手里都拿着大船桨,展示人的剽悍精神;龙船的中部架设彩色的船篷,船前后张挂旌旗绣伞,一派华丽绚烂的景象;敲锣打鼓,节奏鲜明;船艄后面摆放着一架武器,锋利无比;龙头上一个人表演倒足竖立,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龙尾上悬挂着一个小孩,惊险 *** 。 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五,每天都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竞赛。

五月初五端午节那一天龙舟从金山寺出发,同时也有龙舟从镇江出发。惊涛骇浪、水沫横飞,群龙竞相格斗,偶尔有龙舟翻到漩涡里,水手们就迅速地把船拉出漩涡,缓慢地行驶出来。

金山上观看比赛的人围拢簇拥,隔着江在两边岸上观望,像蚂蚁、蜜蜂样聚集在一起,蠢蠢欲动。天黑的时候,江边有上万只小船开动起来,两岸人群嘈杂,像开水一样翻涌沸腾。

二、原文: 《金山竞渡》出自 明末 张岱《陶庵梦忆》 看西湖竞渡十二三次,己巳竞渡于秦淮,辛未竞渡于无锡,壬午竞渡于瓜州,于金山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

秦淮有灯船无龙船,龙船无瓜州比,而看龙船亦无金山寺比。 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旁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敁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

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

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

游金山寺的注释译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游镇江金山寺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的一天,爸爸说要带我去镇江的金山寺玩一玩。我高兴得雀跃三尺。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就来到了镇江有名的旅游风景区——金山寺。我和爸爸一进门,就看见有好多香炉,我缠着爸爸买香,爸爸终于答应了。烧完香,我又去叩头,叩头时,我许了愿,还抛了一元钱呢!然后,爸爸又带我去参观乾隆御碑、古法海洞。接着,我们来到慈寿塔里。只见塔里的每个洞里都端正的摆放着一位僧人,每位僧人都眉开眼笑,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我和爸爸怀着好奇的心情往上爬,每层楼梯都很陡,爬上去时,我心惊胆战。“终于爬到顶了!”我欢呼着。我这才知到什么叫“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站在高处看风景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我看到了镇江通往扬州的润阳大桥、我还看到了柳树“姑娘”。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姑娘”那阿娜多姿的柳条翩翩起舞,像穿上了一件绿色的透明纱裙。

最后,爸爸带我去买纪念品。我看看这样,瞧瞧那样,感觉每一样东西都很漂亮,最后我千挑万选,还是买了我喜欢的纪念品——观音菩萨,然后,我就和爸爸心满意足地回家回家了。

⑴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⑵“我家”二句: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⑶“闻道”二句: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⑷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⑸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⑹“微风”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⑺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⑻“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另有一说“江中炬火”是一不明飞行物,后一句“飞焰照山”才能够解释。

⑼谢:道歉。

⑽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

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

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

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

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

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

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