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_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地方

游玩攻略
2024 09-09 03:28 点击:

1.漳州有哪些民俗?

2.厦门好玩还是成都好玩?

3.漳州传统民俗有哪些?

4.很短的一篇过年习俗,不高于200字。请告诉我!

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_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地方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同时还放烟火和舞龙弄狮。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啊场集中的地方,有许多名匠。这一天晚上,凡是新婚的新娘,都要到附近的庙内拜佛,已得子女的在这晚谢佛,无子女的乘此机会求佛赐给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元宵闹花灯、放烟火和舞龙弄狮等漳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搞得更加热闹了。近几年来,花灯都集中在中山公园,成为“灯海”。各式花灯如百花齐放,艳丽多。

漳州有哪些民俗?

漳州市区:可以去购物..

海滨风光

风动石——塔屿风景区 位于东山岛东北部的铜陵镇,是国家4A级旅游区和著名的省级风景区。景区三面临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有全国最为精致、香火鼎盛的关帝庙,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抗倭名城——铜山古城,有惟妙惟肖的石僧拜塔、虎崆滴玉以及被誉为“海上仙山”的中国四大名屿之一的东门塔屿等景观。区内绿树成荫,曲径通幽,蜿蜒的古城,碧蓝的大海,洁白的鱼帆,翱翔的海鸥,在灿烂的阳光下,如诗如画,漫步其中,令你尘嚣尽去,宠辱皆忘,悠然自得。

该景区距漳州市区158公里,可从漳州南客站乘车至县城前往,门票20元。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漳浦、龙海滨海一带,北到镇海、南至前湖、西到鱼鳞石、东达南碇岛,面积100平方公里,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公园。距今1700万年前,区内火山岩(玄武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岩浆由地球深处沿北东向断裂向上涌出喷发形成,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其中,牛头山古火山口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楚、保存完好;林进屿拥有世界罕见的火山喷气口群;南碇岛和陆域上鱼鳞石坑的玄武岩柱状节理,雄伟壮观。南碇岛约140万根巨型石柱,展现在20-50m高的海岛崖壁上,宛如一排黛丝环岛垂入海中,美不胜收。

该景区距漳州市区80公里,距县城50公里,可从漳州南客站乘车至县城前往,门票10元。

山水风光

云洞岩风景区 位于龙文区,324国道线上,属省级风景区。因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云洞岩海拔仅280米,从山麓到峰巅,几乎全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堆砌而成。景区方圆约十华里,山岩突兀,怪石嶙峋,洞壑幽深,象缩小的“山石盆景”,具有千山万壑之概。主要有月峡、千人洞、飞来石、风动石、一线天、摩崖石刻等景点。月峡是云洞岩景区的一大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天上一轮圆月倾入峡谷中的一弘清泉,又映照在石壁上,遂成“三月纷辉”的绮丽景观。游览云洞岩,可千万别错过这最佳时间。云洞岩的摩崖石刻,行、草、楷、纂各体兼备,共有150处,素有“闽南第一碑林”之称。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云洞岩讲学,留有“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处题刻。明代道学家蔡烈也曾在此隐居著书讲学,现尚存蔡烈墓及碑亭。

在这里,你可进行爬山、品茗等活动,还可品尝独具风味的云洞岩盐鸡,令你大饱口福。

该景区可乘坐漳州市区1路公交车前往,门票8元。

绿色生态

天柱山森林公园 位于长泰县东部,面积约1000多公顷,植物1500多种,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区内古木参天,树根盘结,须髯悬垂,如热带雨林;山上奇石丛聚,百态千姿,石室、石洞、石府、石梯、洞洞相连,洞府相通,犹如迷宫;泉瀑溪流,涓涓潺潺,似珍珠滚落,如银练悬空,令人寻味无穷。

该景区距漳州市区40公里,距县城20公里,可从漳州北客站乘车至县城前往,门票10元。

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 位于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面积320亩,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素有“小西双版纳”之称,是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林植物种类多达1800余种,其中贵重药材沉香、八戟天、金不换等达1700余种,有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刺桫椤等。区内古木参天,树根结成高高板状隆出地面,树冠直耸云霄,遮天蔽日。无数藤本植物错综攀附,有的如蟠龙附柱、凌空直达树梢;有的横越山谷,如天梯、天桥。最大的一株蜜花豆藤,其扁茎宽52厘米,主茎长250多米,分枝总长2000多米,攀附于15棵大树,枝叶铺天盖地,堪称中国第一大藤,实属天下奇观。

该景区距漳州市区80多公里,可从漳州西客站乘客车至和溪镇前往,门票20元。

花博园 位于漳浦县马口,国道324线漳州闽南百里花卉走廊的中心地段,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国家科技部授予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历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主会场。整个园区面积320公顷,有现代农业示范园、洋兰(蝴蝶兰)培育中心、韩国仙人球与多肉植物培育中心及台湾花果培育中心。花博园设有六园六馆、一市一庄,“六园”即锦绣漳州园、棕榈园、榕景园、沙生植物园、闽南瓜果园、儿童园;“六馆”即萌生植物馆、沙漠植物馆、奇石馆、盆景精品馆、洋兰馆、国兰馆;一市即花卉超市;一庄即花博园紫溪山庄,是一处集观光、观赏、休闲、、生产、商贸、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胜地。到此观光旅游,不仅可以观赏到闽南、台湾及国外的珍贵花卉植物,而且还能体验闽南及台湾风俗,了解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该景区距漳州市区20公里,可从市区乘花博园专线车前往,门票10元。

水仙花基地 位于龙海九湖镇,面积3200亩。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凌波仙子”、“南国花王”的美称。具有鳞茎肥大,箭多花繁,色美味香,开花期长等特点。漳州水仙花有单瓣、复瓣两个品种:单瓣,名为“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清香浓郁;复瓣,雅号“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香气稍淡。培育方法有二:一是自然盆栽。即距开花期前一个月把花球放入水盆中培育,就能长出芬芳沁脾的花朵;一是雕刻制作盆景。漳州水仙花的魅力就在于她的雕刻艺术,雕刻艺人能“据形授意”,雕刻出各式各样、惟妙惟肖的造型来,如“桃李争春”、“鸳鸯戏水”、“金鸡报晓”、“孔雀开屏”、“双龙戏珠”等,被誉为“有生命的艺术珍品”。漳州水仙花在每年春节前后开花,被人们视为纯洁、美好、吉祥的象征。

前往该景点可乘坐漳州市区2路、3路、12路、18车公交车至九湖花卉市场站下车。

文化古迹

漳州土楼 主要分布在漳州西北部山区,约800多座。它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光、冬暖夏凉等特点。漳州土楼以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古建筑”,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以及华安县的二宜楼是漳州土楼的典型代表。

田螺坑土楼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遗”申报点之一,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山脚仰视,则像布达拉宫雄居山腰傲视人间。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 .

厦门好玩还是成都好玩?

漳州民俗文化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同时还放烟火和舞龙弄狮。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啊场集中的地方,有许多名匠。这一天晚上,凡是新婚的新娘,都要到附近的庙内拜佛,已得子女的在这晚谢佛,无子女的乘此机会求佛赐给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元宵闹花灯、放烟火和舞龙弄狮等漳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搞得更加热闹了。近几年来,花灯都集中在中山公园,成为“灯海”。各式花灯如百花齐放,艳丽多。

清明:清明时,闽南一带要吃春饼,做清明果、办酒茶或买糕饼祭扫祖幕。扫墓时要在墓地撒下长条纸箔,在坟地锄草、植树,并给坟堆培土,以表达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机关团体都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墓或烈士纪念碑扫墓、献花圈,或种松树,和举行其他纪念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怀念。

端午:这个节日相传是为纪念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在闽南端午叫“五月节”。这一天,农村里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旁插菖蒲、艾草、焚雄黄酒,或饮雄黄酒,小孩在胸前佩香袋子,驱病祛邪。到了正午,人们要吃卤面,品尝碱粽、肉粽或豆粽。这一天最热闹的是闹龙舟。漳州一带参加竞赛的龙舟船 身长而窄、首尾高高翘起,船头有巨大的龙头雕饰,船身彩绘鳞甲。龙舟上插一枝“头旗”作为竞赛单位的标志。以往龙海县赛龙舟时,都要在江中的浮标上缚几只鸡,让参赛者夺标,现在则改用汗衫、背心等做“标”。

六月半年节:农历六月十五日,闽南农村都要吃“半年圆”。这种圆丸只有“冬至圆”的一半大,不带汤,多染成朱红色。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添上丰盛菜肴,合家进行半年“小围炉”。这“半年节”风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纪明朝中叶,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一个港口,市镇繁华,倭冠海贼常伺机骚扰,尤其是夏粮收成后,贼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袭击,见人便杀,见物便抢。于是,人们就安排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提前过个“小年”蒸些小圆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妇在盘蝶上将圆丸叠成小山状,并在顶端放上一颗带壳的龙眼干。这“桂圆”寄托着主人“富贵”、“团圆”的愿望。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闽南农村在节前,大都要买上坪山柚、文旦柚或蜜柚,陈列在厅堂,到这一天才剥开分给全家人吃,以庆团圆。城乡居民在这一天晚上,都要在天井、门口或阳台上赏月、吃月饼。有的农村妇女叫女儿月下拜神,俗叫“请月姑”,祈求匹配良缘。现在这些古风已在新思想潮流的冲击下逐渐消除。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沿海一带的人,这一天要吃蟹酒,爬山登高,游览名胜,最普遍的是放风筝。到这一天人们处处都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旧时海澄民众还在这天晚上把灯笼系在风筝上,那时满天灯火,引为奇观。

冬至: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旧称祭灶日。传说家家户户都有个司灶的“灶君”,是天上派来监视人间的神,每年这一天,灶神都要回到天上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表现,直到正月初四晚才回来。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叫“祭灶”。祭灶时,要用酒糟涂在灶口,让灶神饭饱,以求上天后多讲好话。为了给灶神照明,香灯由傍晚一直供奉到天亮。

除夕:在漳州叫“年冥兜”,家家户户都要“围炉”过年。家庭成员在外地的,只要有可能,都要想方设法回来团聚。如果有人没回来,就要给他留一个位子,放上一件他的也服,并在桌上摆一副酒杯碗筷。围炉时,圆桌中间摆上一个火锅,茶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同时,还讲求寓意,如火锅中滚烫的肉圆、鱼丸,意味着合家团圆;一条完整的大鱼,象征“年年有余”;猪脚芋头,表示来年有奔头;并把中蚶壳放在门后,用这人类最古老的贝壳钱币,暗示钱财不外流等等。在旧社会,贫家和富家过年有天壤之别。现在过年,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这种丰盛的家宴了。“围炉”过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有的还要很秉烛“守岁”,直到天亮。

婚丧习俗:旧社会男女婚嫁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进行,议婚时用红纸写明男女双方年庚八字,由媒人传给双方家长,双方家长按年庚八字求神部卜,然后议定。议婚成功,即行择日定聘。迎亲前一个月,男方通知女家,随带糕饼等礼物,并送去聘金。婚前一日,女方要将妆奁吹吹打打送往男家。娶亲当日,男家准备鼓乐花轿,由媒人带领到女家迎亲。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叫“坐床”。休息片刻后,拜天地,饮合卺酒。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男女婚姻自主,举行新式婚礼,开茶话会,既节约又热闹。但有些地方还保留一些旧的风俗习惯。

丧葬方面:旧社会死者家属要延请僧人或道士做所谓“功德”,超度死者亡魂。开吊出殡之日,亲友披白参加送葬。送葬时排成长队,还要吹哀乐。死后过七日,要做“头七”,请僧人道士念经。必须连续过七个“七”。这自然是很费钱的,所以,即使在旧时,也只有富人才认真弄这些事。现在,漳州办理丧事逐步推行火化,废除土葬和迷信陋俗,用送花圈、挽联对死者表示悼念。对一些知名人士则开追悼会,表彰死者功迹。

漳州传统民俗有哪些?

当然是厦门,厦门主要旅游景点

台湾民俗村—景州乐园、厦门鼓浪屿、鼓浪屿环岛路、厦门大学、海沧大桥、南普陀寺、厦门园林植物园、厦门集美嘉庚园、菽庄花园、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集美学村、厦门海底世界、日光岩、胡里山炮台、鼓浪屿音乐厅、金榜公园、鼓浪环岛路、鳌园、厦门大桥、白鹭洲公园、中山路、环岛路、南湖公园、白鹿洞、厦门中山公园、慈济宫、琴园、国际会展中心、莲前街道、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火烧屿生态乐园、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日月谷温泉、龙舟池、厦门第一村—马塘村、集美大学、杏林湾温泉、大轮山、万石岩、皓月园、郑成功演武场遗址、环岛海滨浴场、万国建筑博览、十二龙潭、宋代瓷窑遗址、厦门五老峰、归来堂(陈嘉庚先生故居)、湖里公园特色餐饮

花生汤、海蛎煎、面线糊、沙茶面……如果你去厦门旅游,有经验的朋友们总要提醒你:这些小吃不可不吃。可你若找不到技艺纯正的饭店,那是品尝不到厦门小吃的真正特色的。厦门历史最悠久的风味饭店要数“好清香”和“吴再添”了,但终日食客盈门,很难订到座位。

其实以厦门为代表的闽南菜,隶属于八大菜式里的福建菜,菜式清鲜香脆,注重调汤,口味清淡,酸甜适宜。厦门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港口,菜式风味在历史上以泉州菜和漳州菜为主体,还兼收了粤菜和西餐的风味。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批年轻的厦门厨师游走列国,大量地吸取了西菜的精华,于是,厦门菜在原闽南菜“清鲜香脆”的主旋律上,有了更多的开拓与创新,一跃成为闽南菜的代表。

如传统菜“加力鱼(闽南冬季盛产的一种海鲜)火工”,过去是以加力鱼头和大先大火、后慢火地将其焖熟,如今是以大将加力鱼肉包起来,投入事先调制的鱼骨高汤中,再装进小瓷盅里,大火蒸透后上席,更显风味。

闽南菜以善制山珍海味著称,口味清淡,所以有人说,它与粤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闽南菜在调汤估味方面自成特色,常用糖、醋、酱等调味,几乎每款菜肴都会搭配两三款酱料,让食客一次品尝到不同的风味。它注重汤料的烹制,以清鲜、醇和、荤香为特色,有“一汤十变”的美誉。

春卷是厦门人过春节必上席的美馔,起源于泉州的传统美食“嫩饼菜”,是一款大家围坐一起自包自吃的菜,寓意全家美满团圆。此菜光是馅料就很不简单,包含有胡萝卜、高丽菜、鲜虾仁、肉丝、海蛎、荷兰豆丝等十数种原料。 吃时先将春卷皮展开,抹上甜辣椒酱,依次撒上炒得香酥的海苔、“贡糖”(古时进贡给皇帝的花生酥)、肉松、芫荽等配料,再夹上十数种原料切丝煮熟的煲仔菜,包成卷状,个中味道何止五种?酸、甜、辣、咸、鲜五味兼备的大卷,吃起来只有一个字:香。

姜母鸭是一道在厦门、台湾都很受欢迎的风味菜肴。选用红头正番鸭、当地的老姜母以及十余种中药材煲制而成。由于红头正番鸭皮薄肉红,无皮下脂肪,味道香醇,口感清爽,据闻还有消脂去滞的食疗效果。 师傅则说,做这道菜费时很长,正番鸭胸肉很厚,幸而没什么膻味,用高粱酒专调的汤汁腌制,起码一整天才入味。

苦螺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海产,个头小,身价也不高,味如凉瓜,却仍然抑制不了人们品尝它的兴趣。这“海里的凉瓜”有凉瓜所没有的海鲜鲜味,白灼的时候清爽,熬成汤羹的时候甘甜,味道奇特。

蛏子相当常见,手指头大的鲜肉,打火锅、清炒都不错。但是当它的贝壳布满花线、个头大了一倍之后,我们竟然认不出来了。了解之后才知道,在厦门吃蛏子分两个季节:“一月吃小蛏,七月吃老蛏”,小蛏跟我们常见的分别不大,而老蛏则要蓄养两年再吃,贝壳上的“花纹”有如它们的年轮,标示着它们的资历。 因为肉质肥美,以姜丝、葱花清蒸,即可得其鲜味,当地人为了不浪费,还会用剩下的汤汁蒸水蛋,与龙虾之下铺面线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老蛏性寒凉,厨师建议胃寒的人不宜多吃。

土笋冻是厦门相当有特色的小菜,笋子怎么也能结成冻?此“笋”非彼“笋”,土笋是生长在海滩泥沙中的一种软体小动物,因形似“小笋”而得名。它含有丰富的胶质,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成冻,外观晶莹润泽,宛如白玉,口感清脆、味美甘甜,如果佐以萝卜酸、芫荽芥辣酱或美极鲜味汁,吃起来更加鲜嫩爽口。

师傅介绍说:“这道菜对降火消炎颇有疗效,是当地宴会的必备小食。”

厦门美食的核心是海鲜四宝:蟹、虾、鱼、贝,以闽南风味为主体,兼有台湾、潮汕风味,在闽菜传承的基础上,博各路菜系之长,摒弃粗糙油腻,撷取清鲜香醇,用蒸、炒、煎、炸、焖、炖、熘、

二十年来,海鲜四宝得到展,获得全国金奖的就有:“干炸鑚盖”、“绿带鑚包”、“翡翠皇上皇”、“西施浣纱”、“彩蝶蟠龙”、“龙舟竞渡”、“加力鱼炖”、“黄花鸳鸯”、“鹅戏南极水”、“爆炒香螺”、“沙茶鲜带子”、“龙子心相 薄ⅰ肮o筜鱼翅”、“春明鑚合”、“鲜鲍鹅掌”、“虎溪夜月”等等,在京城倾倒了全国评委和美食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厦门素菜,原为传统的做法,以豆制品做成鸡、鱼、肚、脚等象形食品。六十年代初,南普陀素斋师傅摒弃象形观念,创造性地素料素做、素菜素名,既讲色香味,又具神形器,把素菜做成美观优雅的大餐,品尝素菜不仅调节胃口,又是一次高雅的艺术享受。如今,南普陀素菜经过近4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二十的发展,已成为享誉全国名噪东南亚的高级菜肴了,它已能制作几百道佳肴,可以10天内不重复,已是厦门美食的一张灿烂的名片。

药膳也是随特区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它不再是街巷小摊的“当归牛肉”,也不仅仅是冬令食补的“四物正番鸭”了,而是有全套菜谱的药膳。鹭江宾馆的仿古药膳色香味俱佳,且碟、罐等器皿全系紫砂特制,专菜专用,高雅大方,一席药膳无疑是一次艺术的大餐,令人回味无穷。

闽南文化   中秋博饼

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歌仔戏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闽南地区和台湾社会重要活动之一。

高甲戏

高甲戏,又叫“戈甲戏”、“九角戏”、九甲戏,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闽南人聚居之地。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高甲戏的剧目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份是从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徽戏、戈阳腔、京戏吸收过来的。

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编辑本段]七、市花、市树、市鸟  三角梅</I> 市花

三角梅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三角梅的学名为: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

,属于紫茉莉科宝巾属的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木质藤本,叶质薄有光泽,花小,顶生,常三朵簇生于苞片内,三枚大苞片显著,为主要观赏对象。古时称它为“九重葛”,北方多叫“叶小花”、“三角花”,香港则用译音“宝巾”称之。三角梅原产于南美巴西,引种来华,为时已久。其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紫等系列色泽及单瓣花、重瓣花和斑叶等多种。三角梅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易于栽植,花色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为市花,广泛栽种和爱护市花,既可以绿化和美化厦门,又能较好地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凤凰木市树

凤凰木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凤凰木亦称“红楹”、“火树”,属豆科落叶乔木,长成后可高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呈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色红,有光泽。荚果木质,长达50厘米。凤凰木原产于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是优美的庭园树、行道树。凤凰木枝秀叶美,是典型的南国树种,夏日开花荫凉满城,红花簇簇,象征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白鹭市鸟

白鹭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白鹭为厦门市市鸟。白鹭属鸟纲鹭科,为世界珍稀鸟类。厦门分布有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中国鹭和岩鹭,这也是至今我国记录的仅有的五种。由于它们体羽除岩鹭为暗灰色外,均为雪白色,因此,人们通常统称这五种鹭为白鹭。其中以小白鹭和中白鹭的数量最多,且较为常见。

很短的一篇过年习俗,不高于200字。请告诉我!

一、春 节

春节俗称“新正”。正月初一,黎明即起,穿新衣裳,礼神祭祀祖先,开门放鞭炮,叫做“开正”,1994年底市区禁止放鞭炮,此俗废,但乡村依旧。主妇煮甜线面汤、敬祀神祗后,每人必食, 祈求全家幸福长寿。再以3碗饭,插上红纸花,俗称“饭春枝”祭祀先人,祝祷家庭粮食充足有剩余。随后拜年。到尊长、亲友、邻居家道“恭喜”;主人家则以朱盒(俗称“荐盒”)盛糖果糕点、蜜饯,并泡以甜茶,热情款待客人。至亲好友,主人以佳肴美酒招待,叫做“新春酒”。客人告辞,双方都以“红包”(压岁钱)和红柑(双数)赠予小孩。清同治有《竹枝词》云:“元旦春为一岁魁,大家拜贺礼相陪。儿童也解称恭喜,赚得红柑满袖来。”

初一这天有很多禁忌,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门遇雨;不扫地,不倒垃圾于户外,意为财不外泄;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边挑水;不动针、不缝衣、不动刀等。如今很多青年已不忌讳,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讳。

正月初二,“请女婿”。夫妻携带儿女,带着礼物谒娘家,向岳父、岳母拜年。娘家备筵席请女婿,礼节十分隆重,现民间仍多循此俗。初五,商店恢复营业,小商贩走街串巷吆喝喊卖,家居开始打扫卫生,转入日常生活。

初九子时,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

十一晚上,吃豆腐、韭菜、瘦肉,称为“吃福”。

清以来,春节期间芗城有一种特别习俗即“逛公爷街”(今南昌路,是清时海澄公黄梧住所的街道),内中有风味小吃摊、售货摊、戏台、布袋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改游“娱春场”(1965年废),址在中山公园或体育场,在保留原有的外,增设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并在春节期间组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慰问教师、举行团拜、开新春茶话会等活动。自90年代起时兴家庭卡拉OK,为传统佳节增添祥和热烈的节日气氛。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俗称“上元节”。

明,用木做灯架或结灯棚于繁闹处,十一晚即试灯。灯用纱或纸做,杂以五色,剪人物极其精巧,有一灯费数十金者。十四、十五日连街接市,荧煌如火城。游人络绎,或拥细乐徐行,箫弦缥渺,谓之“行街”。儿童结队张船灯,步驾于街市,鼓乐蹈歌喧闹达曙。少年聚会僧寺赛机炮,烟花流星错落,观者如潮,十五、十六夜尤盛。清,除做花灯,扎鳌山、放火炮外,子弟还扮仙狮、竹马、龙灯诸戏。《竹枝词》咏元宵:“满城灯火巧安排,兢看鳌山景物佳。北管南腔听不断,几番箫鼓过前街。”新娶媳妇站于元宵灯下任人观看。

元宵节除“闹花灯”外,还有“送灯”和“穿灯脚”旧俗。“送灯”指已婚嫁的女方娘家为男方送花灯,闽南方言“莲”与“连”、“灯”与“丁”(孩子)谐音,作为祈祝“连生贵子”或“早日出丁”。“穿灯脚”是已婚未育的妇女,为祈求添丁,在上元期间,去街上鳌山灯棚底下,钻出钻入向灯神“求丁”。此俗已废除。

今俗,自十三月夜街头巷尾、宗祠宫庙就张灯结彩。游人涌上街头,赏花灯、猜灯谜。 上元节除吃“上元圆”外,家家户户必吃“蚝仔兜”,即海蚝拌番薯粉煮面线。俗谚道:“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其间巧手主妇要烹饪出最拿手的菜肴,到宗祠奉祀祖宗,谓之“摆菜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宵节仍沿袭下来,并由部门牵头,各企事业单位为主,在中山公园或体育场举办元宵花灯展览。花灯除原有的宫灯、走马灯、莲花灯、绣球灯、鲤鱼灯等等品种以外,又设计了配以声乐、布景等新型花灯。组织民间的弄龙、舞狮等踩街游行。举办芗剧演唱,文娱晚会、体育比赛、猜灯谜、舞会等活动,赋予元宵节新的内容,又不失其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做 福

农历二月十五日,明、清,诸乡筹钱物、备牲礼,祭土神,祭毕,群饮于庙分胙而归。称为“做福”,现在已鲜有做福。但二月初二为灶王公生日,家家户户用糕饼饴糖供奉灶君,祈求合家平安,家畜兴旺( 有的人家同时供土地公)。清《竹枝词》曰:“祈农报土事无关, 打鼓吹箫赛社还,近日民风多演戏,乡村亦唱外江班”。

四、上 已

阳春三月三为上已。明、清时,百草合米粉作细粿, 祭祀后互相赠送。今居家则用“润饼”祭祀玄天大帝和祖宗。有的人家则吃“卤面”。有《竹枝词》咏道“三月三日天气长,祖祠祭罢共称觞,豆芽葱韭兼春笋,好卷新煎麦饼香”

五、清明节

清明节扫墓以祭祀祖先,《竹枝词》咏道:“门前插柳雨初晴,令节今朝又一更。簌簌棠梨城畔路,谁家上冢祭清明。”芗城习俗扫墓有二种形式:一种叫“巡墓”,只用糕饼致祭,为墓冢除草添土、焚楮锭,以纸钱置墓头。另一种叫“培墓”,先拜后土,再拜正墓。以酒食为祭品,其中必有甜糯米糕,俗信为了祈求祖先庇佑子孙日子过着甜美。然后“压纸”,即用石头压住纸钱。若是新坟的第一次清明,子孙祭扫完毕,须分食煮热的鸭蛋,然后将蛋壳放在坟上。新坟要连续3年培墓,以后每有娶新娘或添丁后的清明也要培墓。平时对坟墓不可随便动土。妇女也可参加扫墓。

丧家扫墓第一年必须在节前扫墓,第二年为当日,第三年在节后。其余清明节前后10天,扫墓、修墓、拾骸移葬的,凡事无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清明,人们纷纷到烈士陵园扫墓,追念先烈以寄托哀思。

六、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生日,旧时各寺院的和尚沿门唱梵曲化缘,说是要颂经礼赞洗佛像,求布施“洗佛钱”。有《竹枝词》曰:“龙华浴佛久相沿,和尚游街藉乞钱。毕竟俗根仍未离,也须一洗脱尘缘。”现已废。南山寺每逢此日,仍举行龙华法会,参加者多女香客。我是一个十足的小笨蛋,但是我乐于做笨蛋;正如那死不承认自己是什么的家伙!

七、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端午这一日,家家户户在门楣上悬插艾、菖蒲、松、柳枝、大蒜头,叫“五端”;饮雄黄酒或以之在儿童额上涂写“王”字;绣香包内装中药茱萸、檀香等香料,佩带在儿童胸前;饮午时水、午时茶(午时到井中汲水,用以泡茶)。这都是驱邪除毒的风俗。除此外,是日要包粽子、做卤面、备菜肴敬祖先拜神明。粽子的品种有肉粽、碱粽、豆粽等。丧家守孝期间不得蒸粿做粽,其家粽子由亲友赠送。赛龙舟是芗城端午节最热闹的盛会, 从五月初开始至月底,九龙江畔分地段轮日举行,奖品过去是当地商家富户捐来的,在终点把奖品挂在竹竿上,飞舟争渡,力争上游,谓之“夺标”,水上盛会,热烈非凡。有《竹枝词》赞曰:“端阳佳节可人天,溪北溪南竞斗船。金鼓声喧齐喝,锦标争夺看谁先?”

八、天门开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门开”。,俗信此日晒衣服不患虫蛀,读书人晒书,居家人涤井成俗。有《竹枝词》曰:“晒衣六月虫能除, 酷热金乌灯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推晒腹中书。”此俗今已废除。

九、半年圆

农历六月十五日吃“半年圆”。是日要做半年圆以祭祀祖先。此圆和“冬至圆”有所不同,是用粳米做成,中掺点红色,蒸热加红糖煮吃,以此寓半年团圆。

十、七 夕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妇女陈瓜果7盘, 茗碗炉香各7数,用针7枚,取绣线,于焚纸光下,伏地俄倾穿之,以能否穿过多寡评巧。俗说乞得巧的少女,在夜深人静时,扒在井边能隐约听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泣声。

现芗城人在七夕这天只喜吃“白酒”。晚上,用碗盛一碗清水,小孩把新缝衣针放于水面,浮者为“巧”。

十一、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鬼节”,俗称“七月半”。这一日,家家祭祀先人,烧楮钱纸衣。道家在道观作斋醮,僧尼在寺院作盂兰盆斋、备丰富的斋品,祭祀孤魂野鬼。沿九龙江畔的百姓祭祀更为有趣。夜幕降临,人们在河滩上摆上八仙桌,桌上供五牲或三牲祭品。道士和尚念经,为野鬼超度,谓之“普渡”。烧过纸钱,便放“水灯”。所谓“水灯”,即用砂钵装油,点燃灯芯,置于溪中,任其漂流,顺水流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带有封建色彩的习俗渐废。

十二、普 度

中元节为“鬼节”,延为“鬼月”。整个七月,大肆铺张,各街道里巷以及农村,从初一到三十日,排日轮流做“普度”。

七月初一称“开巷口”,即“开地狱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一盏“普渡灯”,终月不熄。直到七月三十“关巷口”,即“关地狱门”才把灯取下烧掉。

七月间,每天都有一方百姓做普度,称“普度日”。以牲礼菜肴敬祀鬼魂。祭完就大开宴席请客,晚上演戏,各村社街巷互相攀比,铺张排场,终成陋习。到七月三十“关巷口”又设祭一次。旧时在公爷街,搭高台、竖灯杆,设“孤棚”,祭无主孤鬼,并延僧礼忏,法事完毕,满戏台子食物任人们抢回去吃,俗称“抢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禁止普渡,至七十年代普渡活动已有较大收敛。但八十年代后,城乡生活水平提高,铺张浪费大搞普渡有所回潮,由此而产生的酗酒闹事也濒濒不断。由于加大力度宣传禁止普渡,至九十年代城市居民已废除此陋习。

十三、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是日以酒肉,月饼敬祀“”(土地公),并演戏以酬神,寓意春祈而秋报。旧俗中秋夜要拜祭月娘;妇女要“听香”;小伙子用刀砍甘蔗,以卜行运,称作“蔗卦”。有《竹枝词》:“今宵设酒到三更,共赏中秋月色明。最是人间多问卜,不求财利即功名。”民国期间,富户购月饼并宴请亲友,喝酒赏月,猜迷、射覆。晚上,占卦人满街,旧俗认为八月十五晚的卦最准。上举习俗今已渐废。

现中秋之夜,于月下设置水果(以柚子为主)、月饼再泡上一壶茗茶,边泡茶边吃饼边赏月。每逢此佳节,更有海内外朋友欢聚一堂,共赏家乡明月。

十四、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九月节”。旧时出游登高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俗称在重阳吃柚子补头脑;吃番薯、芋头补四肢筋骨;吃花生补手指;吃红柿补心肺。《竹枝词》咏道:“九月黄花秋色妍,登高落帽说当年,儿童游戏贪逃学,偷向城头放纸鸢。”儿童在芝山放风筝,游人至暮才散。

现在芗城人在这一天邀友人登高览胜。这一时间,学校组织远足,或举行爬山比赛,或放风筝。自1988年国家定此日为“敬老节”后,社会各界在这天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活动。

十五、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旧时迷信的居民,在这一天都要焚香点烛,以牲礼敬祭“三官大帝”,并于大厅前,悬挂三盏玻璃宫灯,名之曰“三界公灯”。此俗今已废除。

十六、冬 至

在农历十一月间,夜长昼短。凡外出者这天应尽量回家和家人团聚,合家品尝“冬节圆”,谓之“添岁”。各家族聚集宗祠祭拜祖先,必有“冬至圆”为祭品,称作“秋祭”由古稀又有功名的老人谒祖,嫡系长房裔孙主祭,祭完排宴、分胙肉始毕。《竹枝词》曰:“家家辗米煎圆香,祭祖祠堂共举觞。刺绣传闻添弱线,一天添得一条长。”我是一个十足的小笨蛋,但是我乐于做笨蛋;正如那死不承认自己是什么的家伙!

十七、尾 牙(牙祭)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尾牙,家家户户“做尾牙”,敬地基主。三资企业老板请员工吃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日东家不但要办丰盛的酒肴祀地基主,还要遍请伙计表示犒劳,并以做“尾牙”酒宴决定明年伙计的去留。

十八、送 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俗称“送尪 ”,以三牲酒礼供奉宅君,祭品中糕饼饴糖必不可少,俗信可粘住宅君说坏话的半边嘴, 祈求宅君“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这天又称“小年夜”,家家灯火通明,燃放鞭炮,为宅君送行。《竹枝词》曰:“送神祀灶敬陈牲,风度家家爆竹声。为祝来年运气好,香灯供奉到天明”。送神后清扫房宅,俗称“清沌”。待到正月初四,再隆重地迎接宅君下降,祀礼如旧,谓之“接尪 ”。

十九、除 夕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叫为除夕,俗称“廿九暝”或“年兜夜”。俗语道“大人乱操操,囝仔爱年到”。说的是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要忙于诸如打扫卫生、 缝裁衣服,炊糕做粿 、杀鸡宰鸭、备办年货诸事,孩子们却因年兜而大饱口福、 新衣斗艳而欢天喜地。

除夕当天下午,要以三牲、饭菜、年粿等供品,祀神祭祖, 谓之“辞岁”。然后要贴大红春联、门签和年画,装饰布置房间。逢居丧人家不贴春联。除夕之夜,外出亲人均要回家团聚,吃“年夜饭”。旧时饭桌下放一小火炉,谓之“围炉”。菜肴常用韭菜、萝卜、鸡谐音“天长地久”、“好彩头”、“起家”,还把比喻聚财的蛤壳撒在门后或床下,象征发财致富、金银满屋。“围炉”时,全家人不分贵践、亲亲热热;席间禁忌说不吉利的话;偌若有亲人在外未归的,席上应为他留座位,摆上碗筷、酒杯、以示团聚;已婚女儿通常在夫家参加“围炉”,不上娘家的团圆桌。围炉后,长辈要给儿孙们分“红包”(即“压岁钱”)后来逐渐发展,能挣钱的后辈也给长者“红包”。另外,宴席结束, 主妇要盛一碗米饭放于厨房,上插一红纸花,俗称“春饭”,谐音“剩饭”,祝愿来年足食。又有用红绳扎二整支甘蔗,倚置门后,寓意来年佳境有如甘蔗节节甜。接着便是“守岁”,俗信守岁要“竟夕不眠”,能使父母祖辈长寿。旧俗是怂恿儿辈,或猜迷、行令、讲故事,一夜未眠。点长明灯至初五方熄。

此外,在旧社会芗城还有个讨债的特殊习俗,通常欠债要于过年前还清,除夕之夜便是当年结账还债的最后期限。因此,财主是夜分派伙计,手提灯笼四出收账讨债。而这天晚上的城隍庙( 今延安南路与修文东路交会处)按例公演戏曲,并依习俗在演戏、看戏期间,不许盘索债务,给一些无钱还债的人有个躲债的场所。故除夕之夜城隍庙演出的戏被誉为“躲债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同时还放烟火和舞龙弄狮。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啊场集中的地方,有许多名匠。这一天晚上,凡是新婚的新娘,都要到附近的庙内拜佛,已得子女的在这晚谢佛,无子女的乘此机会求佛赐给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元宵闹花灯、放烟火和舞龙弄狮等漳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搞得更加热闹了。近几年来,花灯都集中在中山公园,成为“灯海”。各式花灯如百花齐放,艳丽多。

The End